2018年8月12日,财新数字网发布2018年7月中国数字经济指数报告。2018年7月,我国数字经济指数录得363环比下降2.8%,连续第二个月继续下降。下降的原因是分项指数中,收敛指数和基本指数有所下降,其对7月份总体指数的贡献分别下降1%和4%;另外两个分类指数,即行业指数和溢出指数,对整体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1.8。 % 和 0.4% 的正向拉动。各省数字经济排名与往期相比变化不大。安徽、陕西等省份在分项指数中表现良好。
观察二级分项指数走势变化,我们认为“互联网+”行业已进入行业生命周期稳定阶段,后来者进入难度加大;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智慧供应链等行业蓬勃发展,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1。数字经济基础投资大幅下降,融合发展持续放缓
2018年7月,收敛指数为162,环比下降1.8%。该融合指数旨在考察工商服务业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我们选取工业互联网、智慧供应链、共享经济和金融科技四个领域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投资来衡量融合程度。本月,除智慧供应链外,其他子类别均环比下降,环比变化分别为-2.0%、5.8%、-2.9%和-7.4%。共享经济、金融科技指数大幅下滑。总体来看,近期数字经济与其他产业融合速度逐渐放缓。
2018年7月,基础指数录得107,环比下降7.37%,波动较大。基础指数旨在反映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情况,包括数据资源管理、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字应用普及度等。这三个分类指数分别为119、51和153,环比增速分别为-0.8%。 、-33.1% 和 0.2%。可见,互联网基础设施大幅下滑是导致基础指数下降的主要因素。事实上,该指数一直波动较大,自2018年3月以来一直呈现断崖式下跌。本月高点141至51的可能原因是:以Hadoop为代表的可扩展底层技术的崛起,使得互联网基础设施成为公共产品,企业不再需要购买全套设备和人力,从而减少了对该领域的投资。此外,数字生活应用普及度总体呈现平稳缓慢增长,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指标自2017年初以来呈现“浅U型”波动。
2018年7月,数字经济行业指数为341,环比增长3.45%,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该指数包括“互联网+”产业、大数据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本月,“互联网+”行业环比增速进一步下滑,指数录得201,环比增速仅为0.1%。与之相对应的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保持较快增长,指数分别达到453和368。 ,环比增速分别达到4.6%和4.0%。下图描绘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与互联网产业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表明市场上的资本、人才和技术正在快速涌入前两个产业。
2、数字经济产业持续增长,溢出指数小幅回升
观察二级分项的趋势变化,我们认为“互联网+”产业已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稳定阶段,劳动力、资本和创新投入缓慢,资本、标准、技术和产品壁垒已形成,后来者难以进入;而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智慧供应链等产业则欣欣向荣,自2016年10月以来呈显着指数级增长,并于2017年9月开始进入快速增长轨道,表明资本、高科技和劳动力正在涌入该行业。 2018年7月,全行业、制造业溢出指数继续小幅回升。制造业快速回升,与全国溢出指数差距缩小至6个点。制造业和全行业溢出指数分别录得107和113,环比增速分别为2.1%和0.7%,表明数字经济对其他行业的溢出效应正在逐步恢复。综合其他一级指标的表现,我们认为其他行业对数字经济产品和服务的利用程度近期已开始提升,数字经济对各行业的渗透正在逐步加深。
3。各省份排名变化不大,安徽、陕西排名有所提升
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总体指数仍居前,而海南、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边境省份则垫底。前十名中,安徽排名上升,位列第4位。九、福建排名下降。从各省指标排名来看,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程度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从一级分项指数看,各省份工业指数排名前五位的省份与总体指数中的省份相同。不过,江苏在该项目上超越上海,排名第三,这表明江苏省正在建设“先进制造强国”。政策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江苏省拥有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14个,省级科技产业园13个。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增长27倍,授权数量达到近20倍。陕西省本月表现突出。工业指数从6月的第12位上升至本月的第10位。本月溢出指数进入前十名,取代河南省。